新闻列表 新闻列表

回到完整页面
«返回

内容

转载:灾情过后,如何重建内心?

 

 本刊记者陈敏 中国青年杂志 3天前

@左一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 李晓景

据应急管理部4月1日下午消息,经全力搜救,30名失联扑火人员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4月3日凌晨,《中国青年》杂志记者陈敏奔赴四川凉山州西昌市......
 

 

4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李晓景为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的消防员们提供心理援助

 

[心理专家称,西昌幸存消防员心理问题预估比例会高于地震]

 

本刊记者 | 陈敏

 

李晓景擅长提供地震、风灾、火灾、大爆炸事件等灾难事件后的心理救援,曾有五年在汶川和北川、三年在雅安的心理救援工作经历。

 

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火灾幸存的15位消防员,心理状况会有多严重,我不清楚。一般要在事情结束五到七天后,他们的情绪问题可能才会真正暴露。答完一套评估量表之后,我们才能有个准确判断,高危人群会重点关注。"

 

 

 
1
 

《中国青年》:你和团队这是第三次来为这里的消防员们疏导,听说有的消防员对此有抵触情绪?

 

李晓景:这是一个阶段性问题,他们还处在创伤后应激反应,情绪封闭。在简单评估之前,我们不会贸然打开。

 

比如很多消防员在否认阶段,不肯接受战友已经离开了自己。像这种抵触,我们会用比较长的时间去建立关系,让他们慢慢信任我们。

 

另外,随着时间流逝,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比如某天晚上突然醒来,发现旁边床上的战友怎么不在,情绪就会突然爆发,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长呆,设工作站,就是一旦有紧急情况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2
 

《中国青年》:像这种否认和抵触的消防员,是不是心理问题会比较严重?

 

李晓景:是的。通过别的灾区评估,一般有10%的比例产生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但那次评估范围比较大,不像这次特别集中,战友们一起经受着很大的痛苦。

 

@森林消防员的灭火水枪,装满水后重达四十斤

 

所以,预估比例会高于地震。昨天我们带过来一份心理自助手册,列举了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消防员们看了就说,这个我有,那个我有。

 

 

 
3
 

《中国青年》:有网友也在提醒媒体,消防员们需要的不是采访,而是心理援助。

 

 李晓景:个体差异很大,公开表达情绪,对有的人是有帮助的,但有的人就是暴露了伤口。对于受伤者,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博关注而提问,要提出支持性提问,让他们感觉到善意和理解。

 

现在他们有一个很大的共性问题,就是恐惧。有的消防员产生具体化的反应,就是胸闷,但体检没问题。另外还会产生物质依赖:以前一根烟抽不完,现在两根都不够。

 

 

 
4
 

《中国青年》:你怎么分析这种恐惧?

 

李晓景:这种恐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扑火,这个他们要继续面对,二是战友的离去,需要慢慢走出来。

 

而且,他们真正感受到的和表达出来的,并不一致。我们就分析,要么就是场景需要,不适合表现恐惧,英雄形象会给他们一种责任感。

 

@消防员手套和黄桃罐头

 

第二就是内心冲突,是把情绪压抑住了:不敢承认恐惧,觉得很丢脸。有很多种可能性。

 

 

 
5
 

《中国青年》:对于火灾幸存的15位消防员,你做过心理评估了吗?

 

李晓景:一般要在事情结束五到七天后,他们的情绪问题可能才会真正暴露。现在他们要应对的事情比较多,慰问,采访,自己也说不清楚情绪问题。

 

答完一套评估量表之后,我们才能有个准确判断,高危人群会重点关注。 

 

 

 
6
 

《中国青年》:心理援助是个长期的过程,你对这次有什么预期吗?

 

李晓景:有的战友会不断出现闪回,觉得自己还在扑火现场,开始不见得能表达。接受心理援助后,他们会回去和战友互相交流,还关注到自己的战友有的少言少语,不怎么吃饭,今天就带了战友过来,主动联系我们。

 

战友们感情很深,24小时在一起。我们需要依靠这样的战友。他们能自己主动进行心理疏导,这是关键。现在他们需要一个稳定长期的陪伴,我可以在这里待一年。